主要行業
- 金融服務 房地產 有色金屬
- 醫藥生物 化工行業 機械設備
- 交通運輸 農林牧漁 電子行業
- 新能源 建筑建材 信息服務
- 汽車行業 黑色金屬 采掘行業
- 家用電器 餐飲旅游 公用事業
- 商業貿易 信息設備 食品飲料
- 輕工制造 紡織服裝 新能源汽車
- 高端裝備制造 其他行業
點擊進入可選擇細分行業
【免責條款】
1. 用戶直接或通過各類方式間接使用慧博投研資訊所提供的服務和數據的行為,都將被視作已無條件接受本聲明所涉全部內容;若用戶對本聲明的任何條款有異議,請停止使用慧博投研資訊所提供的全部服務。
2. 用戶需知,研報資料由網友上傳,所有權歸上傳網友所有,慧博投研資訊僅提供存放服務,慧博投研資訊不保證資料內容的合法性、正確性、完整性、真實性或品質;
3. 任何單位或個人若認為慧博投研資訊所提供內容可能存在侵犯第三人著作權的情形,應該及時向慧博投研資訊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鄄┩堆匈Y訊將遵循"版權保護投訴指引"處理該信息內容;
4.本條款是本站免責條款的附則,其他更多內容詳見本站底部《免責聲明》;
氫能能源戰略地位清晰,把握全產業鏈降本節奏與平價環節。http://www.hibor.com.cn【慧博投研資訊】氫能能源屬性及戰略地位已明確,作為清潔高效的二次能源將助力高耗能高排放行業深度脫碳。http://www.hibor.com.cn(慧博投研資訊)我國氫能產業發展處于初期,規劃要求重點突破“卡脖子”技術,擴大可再生能源制氫規模,到2025年燃料電池車保有量約5萬輛,可再生能源制氫量10-20萬噸/年。氫能產業有望加速發展,我們對全產業鏈關鍵環節進行經濟性分析,以期把握當前產業鏈各環節成本現狀,降本節奏及最具平價潛力的方向。
制氫:副產氫兼具減碳&成本優勢,綠氫長期降本空間大。三種主流制氫路徑,制氫純度制約應用,燃料電池用氫要求高純度低硫低碳氫氣,電解水制氫&丙烷脫氫可達99.999%氫氣純度。1)化石能源制氫技術成熟,成本低碳排高:a)煤制氫:煤炭價格450元/噸時,制氫成本約10元/kg,其中煤炭成本占比39%,考慮碳捕集后成本約16元/kg;b)天然氣制氫:天然氣成本2.5元/m3時,制氫成本約15元/kg,其中天然氣成本占比77%,考慮碳捕集后成本約18元/kg。2)工業副產氫兼具減排&經濟性優勢:焦爐煤氣副產氫成本介于9~15元/kg,氯堿化工、輕烴利用、合成氨醇等工藝產氫成本介于13~22元/kg,其中提純成本約0.1-0.7元/Nm3。3)電解水成本尚高,有待風光電價下行:堿性電解水已產業化應用,當電價為0.4元/度時制氫成本約32元/kg,其中電費成本占70%,當電價降至0.15元/度時,綠氫18元/kg與藍氫平價。
儲運:氣態儲運成本約8元/kg占主流,管道&液氫運輸有望突破大規模運輸關鍵瓶頸。1)長管拖車氣態儲運:技術成熟,氫源距離為100km時20Mpa長管拖車儲運成本約7.79元/kg,對距離敏感,短途運輸經濟性較高。2)氣態管道運輸:成本集中在前期管道建設,重點推進天然氣管道摻氫&純氫試點。3)低溫液態儲運:大規模運輸潛力方向,技術不成熟,當前難點在于設備投資大&液化能耗較高。
加注:規?;当?政策補貼驅動加氫站建設,當前加注成本約11元/kg。35Mpa日加氫量500kg的加氫站初始投資約1500萬元,滿負荷運行下加注成本約11.33元/kg,終端價格約55元/kg(含補貼),核心設備國產化&規?;ㄔO共促成本下降,預計2025年有望降至8.73元/kg。
應用:補貼支持下氫燃料重卡較燃油重卡具備成本優勢,隨燃料電池系統降本&加氫價格下行,預計2026年氫燃料重卡與電動重卡平價。1)現狀經濟性分析:氫燃料電池客車和物流車由于初始購置成本較高,全生命周期難以平價燃油車。當前“以獎代補”政策傾向于重卡,氫燃料重卡在最高92.4萬元補貼下,購置成本與燃油重卡接近,運維成本為燃油車的90%,在運營期第2年可與燃油重卡實現平價。2)降本預測:氫燃料重卡中燃料電池系統成本占比53%,儲氫系統占比17%。隨質子交換膜、氣體擴散層等核心設備國產化&規?;?,氫燃料車成本將快速下行。我們假設2022-2025年燃料電池/儲氫系統成本年均降幅25%/7%,2025-2030年均降幅20%/5%,補貼逐步退坡,氫價及氫耗逐年下降,預計2026年考慮初始補貼下的氫燃料重卡可與電動重卡平價。
建議關注:從產業鏈成本測算的角度,我們認為當前工業副產氫最具成本&規模優勢,為產業鏈優先平價環節,可再生能源制氫及燃料電池領域發展前景及降本潛力較大,建議關注:1)工業副產氫:【九豐能源】、【東華能源】、【金宏氣體】;2)核心設備制造商:加注設備【冰輪環境】、【厚普股份】;燃料電池及整車【億華通】、【泛亞微透】、【騰龍股份】、【美錦能源】、【濰柴動力】。
風險提示:政策推廣不及預期,燃料電池技術落地不及預期、成本下降不及預期、配套設施建設不及預期。
為了完善報告評分體系,請在看完報告后理性打個分,以便我們以后為您展示更優質的報告。
您也可以對自己點評與評分的報告在“我的云筆記”里進行復盤管理,方便您的研究與思考,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
正在加載,請稍候...